主页 > 资讯 > 热点 宜昌锂电工厂开工,年产能40GWh

宜昌锂电工厂开工,年产能40GWh

近日,远景动力宜昌储能超级工厂正式举行开工仪式。该工厂规划年产能40GWh,覆盖电极、电芯、电池包等锂电池全产业链技术,生产最新一代700+Ah储能电池产品,交付全球头部储能客户,预计于2026年投产,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。

据了解,远景动力已在中国、日本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及西班牙布局14大制造基地和多个研发与工程中心。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表示:“我们将发扬‘板房精神’,刷新‘远景速度’,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池全产业链高地。”

这一项目的开工不仅是远景动力储能业务快速发展的标志,更是整个储能行业迈入“大电芯时代”的重要体现。

“大容量”成为近些年储能行业的关键热词之一。从500Ah+、600Ah+乃至700Ah+,推动大容量电芯和系统集成方案的迭代升级,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趋势的战略选择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5年至今已有超19家企业发布36款325Ah+大容量储能电芯。

“大容量”意味着什么?

事实上,储能电芯大容量化,既是源于提升系统集成效率、适配长时储能的内在需求,也是经济性导向下成本优化的迫切驱动。

近年来,储能系统降本增效需求日益迫切。而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,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恰巧决定着储能项目的经济性。

能量密度方面,大容量电芯通过减少电池包内电芯数量,降低结构件占比,提升系统能量密度,降低整体体积和重量;成本方面,大容量电芯减少辅材的用量,单位容量分摊成本更低,人工、设备投入以及管理成本也有所下降;集成效率方面,大容量电池系统集成效率高,适用于集装箱式储能等大容量场景。

据了解,随着大容量电芯的迭代,储能系统集成效率也同步提升至6MWh,甚至9MWh。

例如比亚迪上个月发布的新一代储能产品“浩瀚”,其搭载了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,最小单元容量达14.5MWh,在等效20尺集装箱内实现了10MWh超大容量,Vcts达全球最高52.1%,比行业再提升39.7%。

不过,储能电芯的大容量趋势在突破成本瓶颈的同时,也制造了全新的热管理矛盾。因此,在大电芯的规模化应用不会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但即便如此也可以确定,“大电芯+高集成+智能化”将成为储能产品的发展趋势。

来源:电池工业网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电池材料网无关。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***(非电池材料网)”的作品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!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一周内进行,以便我们及时处理、删除。联系电话:13126904348,电子邮箱:dchslm2019@126.com

上一篇
下一篇